大明洪武位面。

    朱棣看到这里,微微点头。

    纵观华夏古代历史,这的确是事实。

    尤其是在科举制度诞生并完善之后,这种例子变得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虽然如同后世之人所说,科举制度也存在门阀大姓垄断科举、寒门学子科考艰难等不少问题。

    但客观的说,这确实是一条非-常明确的上升渠道。

    那些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,只要努力读书,参加科举,有机会改变自己以及家族的命运。

    比如在他的大明朝,就有许多出身农民家庭的官员,比如深得他信任的朝廷“大管家”夏元吉。

    【欧洲农奴们则是被锁死阶级,依附在土地上,不能随意离开,会跟着土地所有权一起更换主人,他们是别人的财产,而不是有自由意志的人。】

    【欧洲农奴也没机会读书,不能买卖土地,农奴的后代还是农奴,生生世世不得翻身,一辈子给领主做牛做马干活,按时缴纳实物税。】

    “这分明就是奴隶!”

    历朝历代众多古人在心中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不过转念一想,也对,农奴嘛,可不是就是干农活的奴隶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不少古人心中颇为好奇一个问题,那便是欧洲有没有非奴隶的农民?

    听后世之人话中的意思,好像欧洲的农民都是农奴,这一点,他们其实不太相信。

    他们觉得,再怎么样,一个国家的农民不可能全部是奴隶。

    事实上,他们的这种怀疑是对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