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确实如此,门阀子弟有钱有闲、有家族传承、有完整的教育理念、有应试攻略,与家族积累考试经验,平民百姓的孩子怎么跟他们比?”

    “看唐朝的情况就知道了,科举制对门阀士族的打击真不大,据《中古清河崔氏家族文化研究》书中记载,清河崔氏当官途径有明确记载的84人,其中68人都是科举考上去的,这考试实力可谓是极强。”

    “从制度设计上来说,科举制确实有冲击门阀士族的作用,但真正起大作用的时候,还得是活字印刷术出现之后,但那时候已经没门阀士族了,所科举制度与门阀士族的消亡,关系其实不大。”

    “说得对,活字印刷术,让知识传播成本大幅度降低,才让科举制发挥出了真正威力。”

    “有一说一,活字印刷术真的是革命性发明,极大推动了知识,在社会底层的大范围普及传播。”

    “说来奇怪,雕版印刷术在唐初就已经出现,难道真就几百年都没人在此基础上,想到活字印刷术?”

    “正常啊,技术创新有时候就是灵光一闪的事,看似简单,却需要漫长时间才能发明。”

    “可能唐代就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,但没得到普及推广,所以也无人知晓。”

    “这也不无可能,比如毕昇在北宋庆历年间,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,但终宋一朝,都没有大力推广,最后是元明时期才普及。”

    大唐太宗位面。

    李世民看着高空巨幕,眼泛思索之色。

    对于科举制度,他是非常重视的。

    他希望这一人才选拔制度能够将天下人才,尤其是来自平民阶级的人才,收为朝廷所用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便可以一步步削弱门阀士族,在朝堂的影响力。

    可惜的是,科举制度的实际执行,并未完全达到他的预期。

    就比如后世之人所说的“门阀士族子弟中举率极高”的问题,他就一直没想到合适的办法解决。

    毕竟,门阀子弟是凭借公平考试考中的,他总不能强行不让其中举吧?